每日一則小故事:開一劑心藥方
當我們的心生病了,就要用佛法的“心藥方”來對治,例如:貪婪的毛病要用喜舍來對治,嗔恚的毛病要用慈悲來對治,愚癡的毛病要用智慧來對治,傲慢的毛病要用謙虛來對治,疑慮的毛病要用正信來對治,邪惡的毛病要用正道來對治。
世人心中之所以有諸多痛苦和煩惱,都是因為自己的心不凈,如果不能去除淫心、貪心、怒心,人就會陷在塵世的各種誘惑、迷惘中不能自拔,從而難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樂。如果心靈是污濁的,人的道路就會坎坷不平;如果心靈是清凈的,人的道路就會寬廣平坦。
佛家最重心的修行,正如一位居士所說:心與佛土,非為二事,因山河大地,盡是心中一點微塵。更應知此心非指身中之心臟,乃指無形之心性。此心性自多劫以來,為一切煩惱,密密染污,所以不凈,故有種種之污穢現(xiàn)相。如水腐孑孓生,木腐菌霉生,水木不腐,方是好水好木,自無出孑孓菌霉,心斷煩惱,便是凈心,自無污穢現(xiàn)相。
確實如此,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鏡,心是什么顏色,眼中看到的東西是什么顏色,物體本身都只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存在,因為人的心不凈,所以才會對外在事物作出所謂凈與穢的評斷。
如果在一個人的心里,看待各種事物時還有凈穢的分別,那么此人必定沒有真正的覺悟。
文道是個云水僧,因久仰慧薰禪師的道風,故跋山涉水不遠千里來到禪師居住的洞窟前,說道:“末學文道,素仰禪師的高風,專程來親近、隨侍,請和尚慈悲開示!”
因時已晚,慧薰禪師就說:“日暮了,就此一宿吧!”
第二天,文道醒來時,慧薰禪師早已起身,并已將粥煮好了,用餐時,洞中并沒有多余的碗可給文道用餐,慧薰禪師就隨手在洞外拿了一個骷髏頭,盛粥給文道。文道躊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時,慧薰禪師說:“你無道心,非真正為法而來,你以凈穢和憎愛的忘情處世,如何能得道呢?”
善惡、是非、得失、凈穢,這是從分別心所認識的世界,真正的道,不思善、不思惡、不在凈、不在穢,文道的憎愛之念,拒受之情,當然要被慧薰禪師斥為無道心了。
舍衛(wèi)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,天天打掃街道,十分勤勞。她的衣服很骯臟,市民都討厭她,見到她,總是掩著鼻子走過。佛陀叫她來聽佛法,鼓勵她精進,城內(nèi)的人不贊成,跑來責問道:“佛陀??!你常說清潔的話,教人做清凈的事,為什么要和骯臟的女人談話呢?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?”佛陀嚴肅地看了他一眼,回答說:“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,對社會貢獻極大,而且她謙卑、勤勞,做事負責,為什么討厭她呢?”這時,那婦人洗過澡,換了衣服,容光煥發(fā),出來和大家見面。佛陀繼續(xù)說:“你們外表雖然清潔,但是驕傲、無禮,心靈污穢。要知道:她外表的骯臟容易洗凈,你們內(nèi)心的骯臟才難以改善呀!”城內(nèi)的人知道錯了,再也不敢譏笑別人。
確實,就像只有心靈美才能成為真正的美人一樣,只有心靈的潔凈才算是真正的潔凈。
楊絳先生有一篇散文叫做《洗澡》,文中的內(nèi)容很特別,她說的洗澡不是沐浴,而是給心靈洗澡,也就是凈化和蕩滌身心,與佛家所講的凈心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生活在現(xiàn)代文明之中的人,心靈都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物質(zhì)的塵垢,洗去心靈的塵垢,就能夠以一種輕松快樂的心態(tài)去直面現(xiàn)實的人生。
其實,對于俗世中的人來說,凈心并不玄妙,它實際上就是生命的一種積極、快樂、簡單的狀態(tài)。那么如何凈心?請看星云大師給現(xiàn)代人開的這劑心靈的藥方:“好心腸一條,慈悲意一片,道理三分,敬人十分,道德一塊,信行要緊,老實一個,中直十成,豁達全用,方便不拘多少。此十味藥,用包容鍋炒,用寬心爐燉,不要焦,不要躁,去火性三分(脾氣不要大),于整體盆中研碎(同心協(xié)力),三思為本,鼓勵做藥丸,每日進三服,不限時,用關愛湯服下?!比裟軋猿秩绱?,則百病消除。